close

有的人是越夜越來勁,有人則是早起精神好,現代社會各行各業有不同的運作模式,每個人睡眠型態卻受生物時鐘調節的影響而有差異,若是叫夜貓子去當一隻早起的鳥兒,工作效率勢必大打折扣。

假如人們的睡眠時間型與日常作息有衝突,這個現象就是「社會時差」。

德國一項針對 501 位 14 歲至 94 歲民眾所做的睡眠型態調查,受測者經由填寫由慕尼黑大學提爾隆納伯格教授所設計的「睡眠時間型態」問卷量表以工作日和假日的就寢與醒來時間,作為睡眠時間型的分類。

調查將睡眠時間大概區分為極端早睡、稍微早睡、早睡、正常、晚睡、稍微晚睡、極端晚睡七大類,結果發現,正常型的人最多約佔 27%,這類型的人,大約都是在晚上 10、11 點左右入睡,早上 5、6 點起床,工作日與假日的睡眠時間幾乎一致,這也表示他們沒有積欠所謂的「睡眠債」。

三種早睡型可歸類為「雲雀型」加起來約佔 26%,三種晚睡型則屬於「夜貓子型」,約佔 47%。

由於社會型態改變,夜貓子型的人比雲雀型高出許多。要注意的是,夜貓子型的人若從事朝九晚五的工作,或是雲雀型的人到夜店工作,因生理和工作時間落差太大,將出現嚴重的「社會時差」。

特別是 14 ~ 25 歲的年輕人,如果經常熬夜晚睡,常會以吸菸、飲酒或利用其他刺激性的物品來平衡睡眠。

睡眠時間型是受遺傳、社會行為與日照量影響。

未必所有鳥兒早起就能勤奮,對夜貓子型的人來說,叫他們一大早起來上班、上課,他們的生理準備都不足,因此效率鐵定不好,若從科學的理論基礎評估,設計符合睡眠時間型的彈性上學、上班制度,對學生、家長以及勞資各方來說,應該可以創造多贏的新局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FTPM 的頭像
    IFTPM

    舌頭與牙齒的對話

    IFT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